有感冒發燒跡象,到底是趕緊吃藥還是先抗一下?
- 分類:用藥常識
- 作者:太康海恩藥業有限公司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1-05-21
- 訪問量:931
【概要描述】受涼有些打噴嚏或者頭疼,知道接下來可能會感冒或者發燒,我們是應該馬上吃感冒藥還是依靠自身免疫力來抵抗好?
有感冒發燒跡象,到底是趕緊吃藥還是先抗一下?
【概要描述】受涼有些打噴嚏或者頭疼,知道接下來可能會感冒或者發燒,我們是應該馬上吃感冒藥還是依靠自身免疫力來抵抗好?
- 分類:用藥常識
- 作者:太康海恩藥業有限公司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1-05-21
- 訪問量:931
詳情
很多時候我們能夠預感到要感冒了,此時糾結是該吃藥,還是依靠免疫力抗一下?
首先最簡單的回答是:如果確定是普通感冒或者流感,為了舒服可以吃復方氨酚那敏顆粒、氨咖黃敏膠囊等,如果不難受也可以不吃。
其次,如果癥狀嚴重去了醫院,吃什么藥就要聽醫生的。
- “感冒”這個詞在中國涵蓋了幾乎所有不舒服的癥狀,但如果我們只定義它為:上呼吸道細菌或者病毒的感染的話,實際上大部分情況是不需要吃藥的,即便吃了藥,也不是針對發病原因的。
- 實際上凡是病毒感染,幾乎都只能依賴自身免疫力康復。舉個典型的不吃藥、只靠免疫力恢復的例子:有人在某次摳鼻子的時候,手指把一些“鼻病毒”帶到鼻腔中,于是病毒開始在鼻粘膜上繁殖,大約2天后,繁殖的病毒量足夠多時,我們身體的免疫系統發現了大批入侵者,然后就開始啟動防御措施。從宏觀上看,呈現出來就是:流鼻涕、鼻塞、打噴嚏、發燒。其中鼻塞,流鼻涕,打噴嚏都是直接針對粘膜上大批病毒的清掃程序,病毒會被成批的被鼻涕裹挾著排出鼻腔,打噴嚏更是加速了這個過程,而發燒后體溫升高病毒的繁殖速度也大幅下降。等免疫系統工作7天后,已經沒有新生病毒了,于是這次感冒就痊愈。
- 感冒的癥狀全部都是免疫系統工作的表現,如果當一個人鼻腔有大量病毒繁殖,而他沒有鼻涕、也不發燒,那反而危險了,那說明他的免疫系統失靈了——晚期的艾滋病人就會這樣。
- 感冒藥(只針對現代醫學的藥物,不包括中成藥)實際的作用是讓人覺得舒服一些,而不是針對病因。比如,撲爾敏是抑制鼻涕分泌的;對乙酰氨基酚是降體溫的,也能緩解頭疼;偽麻黃堿是讓鼻子更通氣的。你有沒有發現,這些感冒藥常見成分的實際效果就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免疫力的作用,所以如果真的去檢測病毒量,感冒時一直在服感冒藥的人,其身體攜帶病毒的時間會比不吃感冒藥的人多幾天。那為什么還要吃感冒藥呢?因為鼻病毒在鼻子里繁殖畢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本來7天可以清掃干凈,但這幾天會非常難受,難受到不想上班;而吃了感冒藥后,盡管需要花上10天才能清掃干凈,但這10天中,你就像沒怎么感冒一樣。
- “馬上吃藥預防”,在病毒感染鼻粘膜的例子里是不存在的,那些感冒藥都是抑制鼻涕分泌、降低體溫用的,吃下去是無法預防摳鼻子帶來的病毒感染的。
- 為殺滅病毒而設計的藥物非常少,這是因為,病毒要入侵到細胞內部后才開始搗亂,它們利用細胞自我復制的功能,“搭便車”復制出大量病毒副本。所以大部分情況下,能抑制病毒復制的成分也一樣會抑制細胞的復制。于是,本來身體就被病毒入侵,健康細胞的復制還被遏制住了,這種殺敵1000、自損800的事情就顯得有些得不償失了。所以,針對病毒的藥物研發起來非常困難。更重要的原因是病毒的變異速度太快,就算有一種成分可以在不抑制細胞復制的情況下只抑制病毒復制,但也許1個月后,這個病毒的結構發生了些許變化,而藥物的成分是沒法跟著變的。
- 前面例子中提到的鼻病毒就壓根沒有針對性藥物,針對人的流感病毒(就是那種H幾N幾的病毒)十幾年前才剛剛上市了一款藥物,叫達菲,而現代的藥物研發已經有一百多年歷史了。這也是為什么新冠病毒在5年內不可能有什么特效藥的原因,像埃博拉病毒,SARS病毒都過去這么多年了,至今也沒有有效藥物。因為研發一款針對病毒的藥物難度實在大大了。
- 現代醫學的藥物中雖然極少有針對病毒設計的,但針對細菌設計的非常多,因為細菌是一種尺寸比病毒大幾百,上千倍的生物,它的結構是穩定的,所以就好對付。只要找到一種化學物質,它只單純的破壞細菌的結構而不破壞人體細胞,這種藥物就能用來專門殺滅細菌,這也是抗生素的起效原理。所以,咽喉部分細菌感染的時候,那時吃的藥又和前面說的鼻粘膜感染病毒不同了。
- 為了防止細菌感染,可不可以提前吃上抗生素,這樣起碼不會得急性咽喉炎?不是的。因為人體內本來還有大量的中性和益生菌,數量多到超乎你的想象。一個人體內細菌的數量大約是體細胞數量的10倍。比如腸道中的大腸桿菌,皮膚上的沙門氏菌。這些細菌生活在人體環境中互相達成生態平衡,而抗生素的到來也一樣會殺滅他們,打破生態失衡。這樣一來,從前本來被壓制住的一些少數派細菌可能會成為主力,成為致病菌。所以除非是在醫生的專業判斷下(比如手術前),提前服用抗生素才益處大于害處,否則自作主張吃抗生素預防感冒只會適得其反。
- “是藥三分毒”是中國古代醫學的說法,今天卻有了新的語境,經常成為“養生”的理由。凡是現代醫學的藥物,在適應癥范圍內使用,益處都是遠遠大于副作用的,這就像乘飛機去美國的益處遠大于墜機這種微小概率帶來的損失??蓪嶋H情況是,我國受各種因素的左右,人們不但缺乏醫學常識,而且容易亂用藥,尤其是吃那些根本沒有作用,甚至是有害的中成藥,以為吃了可以預防、治療某些疾病,那才是帶有“三分毒”的藥物。
- “經常生小病的人不容易生大病,從不生病的人一病就很棘手”的說法是錯誤的。一個經常會把病毒帶到鼻腔上的人并不意味著他肝硬化,肺癌,心肌梗死的發病率就低。重大疾病和他是否經常感冒沒有關系。
- “常年不生病的人如果檢查有問題反而可能會是比較棘手的病”反而有些道理。因為我們經常會把一個“常年不去醫院的人”等同于“常年不生病的人”,生病去醫院免不了就會做各種檢查,也許在看其他病的時候,會偶然發現一些重大疾病。那些生了病都不去醫院的人連這個機會都沒有。

關鍵詞: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上一個:
夏季中暑防治須知
下一個:
想讓孩子不挑食,先看這14招
上一個:
夏季中暑防治須知
下一個:
想讓孩子不挑食,先看這14招

掃一掃,關注我們
版權所有?太康海恩藥業有限公司 豫ICP備17043143號-1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