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批國采最快或7月啟動!首仿藥獨家代理未達銷售目標起紛爭,藥企對簿公堂!
- 分類:行業資訊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0-05-16
- 訪問量:0
【概要描述】關于第三批國家帶量采購的會議近日在上海召開;海悅藥業他達拉非未達銷售目標欲取消萊美藥業獨家代理權,后者提起訴訟;第二批集采落地,不法藥販跨省搶購低價藥致使部分藥店阿卡波糖片(拜唐蘋)缺貨;江蘇一批基礎大輸液價格曝光,最低0.68元……本周醫藥圈有哪些熱點新聞??????????第三批國采最快或7月啟動???據消息靈通人士透露,關于第三批國家帶量采購的會議近日在上海召開,國家醫保局和部分省市醫保局分
第三批國采最快或7月啟動!首仿藥獨家代理未達銷售目標起紛爭,藥企對簿公堂!
【概要描述】關于第三批國家帶量采購的會議近日在上海召開;海悅藥業他達拉非未達銷售目標欲取消萊美藥業獨家代理權,后者提起訴訟;第二批集采落地,不法藥販跨省搶購低價藥致使部分藥店阿卡波糖片(拜唐蘋)缺貨;江蘇一批基礎大輸液價格曝光,最低0.68元……本周醫藥圈有哪些熱點新聞??????????第三批國采最快或7月啟動???據消息靈通人士透露,關于第三批國家帶量采購的會議近日在上海召開,國家醫保局和部分省市醫保局分
- 分類:行業資訊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0-05-16
- 訪問量:0
關于第三批國家帶量采購的會議近日在上海召開;海悅藥業他達拉非未達銷售目標欲取消萊美藥業獨家代理權,后者提起訴訟;第二批集采落地,不法藥販跨省搶購低價藥致使部分藥店阿卡波糖片(拜唐蘋)缺貨;江蘇一批基礎大輸液價格曝光,最低0.68元……本周醫藥圈有哪些熱點新聞?
第三批國采最快或7月啟動
據消息靈通人士透露,關于第三批國家帶量采購的會議近日在上海召開,國家醫保局和部分省市醫保局分管招采的負責人參加。
據悉,在時間方面,最快可以在7月份就啟動帶量采購,而集采涉及的品種目錄統計工作截至6月底。不過,由于疫情的影響,第二批集采部分品種供應可能會面臨問題,再加上疫情影響經濟走勢,第三批集采時間是否會推遲還待進一步確認。
業界最關心的規則問題,據透露與第二批相比可能不會有大的變動,但會有局部微調,微調的部分也尚未確定。(醫藥云端工作室)
點評
從目前兩輪藥品集采看,集采規則一直在優化,其中最受關注的集采規則無疑是允許幾家企業中選,是不是堅持最低價中選以及藥品的供應周期問題。從“4+7”的獨家中標,到“4+7”擴圍的最多3家中標,再到第二輪集采的最多6家中標,集采的整體競爭形勢有所緩和,但價格仍然是角力的主要因素。預計在新一輪集采中,藥企整體仍將保持較高的參與度——國內藥企積極參與仍然是大概率事件,外企在經歷觀望后也可能進一步提高參與度。
未達銷售目標,首仿藥獨家代理權之爭鬧上法庭
5月11日,萊美藥業發布公告稱,近期公司與長春海悅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悅藥業”)在履行《他達拉非片中國區授權協議》過程中產生較大爭議,經雙方多次磋商仍無法達成一致意見。萊美醫藥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向長春市中級人民法院就協議糾紛一案提起訴訟,2020年5月7日,長春市中級人民法院出具了立案受理通知書。
根據此前雙方簽訂的協議,海悅藥業授予萊美藥業他達拉非片所有品規在中國區的獨家銷售權,銷售權轉讓金為5000萬元。協議還約定了授權產品銷售任務量、萊美藥業未達到約定銷售任務量對銷售權轉讓金的處理以及若海悅藥業不是國內首家獲得授權產品生產批件應向萊美藥業全額退還銷售權轉讓金等內容。
據悉,協議簽訂后,萊美藥業已將銷售轉讓金全部支付完畢。海悅藥業以萊美藥業未達合同約定的任務目標為由,擬取消其中國區獨家銷售權。萊美藥業則將沒有達到銷售預期目標的原因歸咎于海悅藥業獲得他達拉非片品規不齊,其他三個品規生產批件尚未取得,以及其他第三方先于海悅藥業取得他達拉非片其他三個品規生產批件等事項違反了協議相關約定。萊美藥業還認為海悅藥業于2020年1月參加全國藥品集中采購招投標也違反了協議相關約定。(證券日報)
點評
海悅藥業的他達拉非片是國內首仿,目前該品種還有齊魯制藥、重慶華邦制藥、江蘇天力士帝益藥業、武漢人福藥業、南京正大天晴制藥等5家藥企獲批。
在2020年1月17日開展的第二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工作中,他達拉非片20mg主要入圍及中標企業為天士力(42.4元/片)、長春海悅藥業(47.034元/片)。海悅藥業確實在有授予獨家代理銷售且還未解約的前提下,仍然將其生產的他達拉非片拿去參與國家藥品集中采購。業內人士認為,雙方很有可能對條約的理解有沖突。也有律師認為,萊美藥業的訴訟要求不算高,但具體還得看雙方的合同約定以及接下來披露的進一步內容。
一批基礎大輸液價格曝光 最低0.68元
5月13日,江蘇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發布《關于公示基礎大輸液入圍產品省級掛網價格的通知》。根據通知,江蘇省對已入圍的基礎大輸液進行價格調整,將各設區市價格中的最低價作為該產品的省級掛網價格進行掛網,公示時間為2020年5月13日至5月19日。公示清單顯示,500ml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產品共有37個,價格為1.11元至7.5元不等。其中,有22個產品的價格是在1元到2元左右。其中最低價的100ml氯化鈉注射液為0.68元。(江蘇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
點評
大輸液指的是100毫升以上的大容量注射劑。資料顯示,2008年,我國大輸液生產企業前十位廠家的集中度僅為48.4%,明顯低于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的行業集中度。隨著藥品價格下降,生產成本上升,輸液的價格卻基本沒有變化。而隨著限抗令、限制基層輸液等政策不斷落地,大輸液產品將迎來新一輪洗牌。
國采藥品搶斷貨 藥店限購
隨著第二批國家集采藥品4月中旬在山東等省份落地,糖尿病常用藥阿卡波糖片(拜唐蘋)從原來的61.29元降到5.42元。在濟南,除了漱玉平民部分店有貨外,像平嘉大藥店等,拜唐蘋都缺貨。據悉,這一現象背后可能與藥販子有關。目前除了落實集采的省份,不少省份還是按原價銷售,這讓一些人打起“差價”的主意。調查發現,一些不法藥販開始跨省搶購低價藥,再加價幾倍銷售。
針對可能存在的“搶購”問題,醫院出臺規定,要求開藥患者必須提供化驗單、病史資料,并限制一次取藥量。在山東省城某三甲醫院內分泌科門診,通知還提醒,如果有惡意脅迫醫生的行為,可以撥打110報警。目前,藥店也開始對拜唐蘋限購,一張會員卡一月內只能買三盒。(齊魯晚報、21世紀藥店)
點評
除山東以外,云南、廣東等地的藥店也主動執行集采價格,推動零售藥店藥品零售價與醫院持平。對于藥店來說,在帶量采購全國推行的大背景下,該舉措或將降低“價格倒掛”對藥店帶來的影響。隨著多地政策陸續落地,藥販子的市場空間必將被壓縮。當然,山東藥店出現的藥品缺貨情況,執行相關價格的藥店也需要做應對措施。
四大上市醫藥連鎖并購熱退潮
從2018年開始,醫藥零售業并購已有退潮的跡象。而到了2019年,四大醫藥零售上市公司的財報釋放了一個統一的信號,即“并購已不再是醫藥零售行業頭部企業的主要目標”。
從2019年年報來看,四家醫藥零售上市公司并購的頻率均回歸平緩,購買標的的估值也有所下降。2019年,老百姓共進行13起并購,全年新增門店709家,其中自建門店466家,并購門店243家,同比下降41.2%,而新建加盟門店則達到676家,同比增長133.1%。并購最兇猛的益豐藥房則更明顯,2018年并購近千門店,2019年降到390家。一心堂的新店增速為8.82%,這也是其上市后首次個位數百分比的增長。(每日經濟新聞)
點評
2019年報數據顯示,四家醫藥連鎖上市公司的凈利率都在7個百分點以下。專家坦言,早幾年藥房或許還有不少獲取利潤的途徑和空間,但現在的政策對藥店合規性要求越來越高、醫保支付價格、個人賬戶改革、門診統籌及帶量采購等等新政,都是對零售藥店原有生存模式的極大挑戰。并購潮減速后,如何應對這些挑戰成為了新課題。
除改變擴張策略外,專業藥房成為頭部企業們對藥房未來發展趨勢的共識。不同于普通藥房、社區藥房等,專業藥房是以DTP藥房、腫瘤藥房、醫保定點藥房、院邊門診等形式出現。隨著處方外流等政策落地,發展專業藥房是大勢所趨。
今年PD-1藥物醫保談判大有看點
進入2020年來,中國PD-1市場可謂大招齊放。3月4日,恒瑞卡瑞利珠單抗肝癌適應癥獲批上市,成為國內首個獲批肝癌適應癥的PD-1單抗。緊接著3月11日,BMS的“O藥”三線治療胃和胃食道連接部腺癌適應癥通過NMPA上市批準。僅一個月后,百濟神州又宣布替雷利珠單抗的尿路上皮癌適應癥獲批上市。不僅獲批的消息此起彼伏,新適應癥的上市申報更是密集不斷。
從適應癥的角度來看,肺癌、食管癌、胃癌、肝癌是4家本土PD-1企業布局主要大癌種,其中非小細胞肺癌的適應癥是最大主戰場,4家企業無一不都在布局,且呈現出“緊咬”趨勢;在食管癌、胃癌、肝癌等具有“中國特色”的適應癥上,競爭同樣激烈。
2020年的PD-1醫保談判極有可能會變得“很有意思”。隨著各PD-1藥物大適應癥的陸續獲批,巨量的市場空間和一定程度的適應癥交叉,則意味著對有限醫保資源爭奪的重要性將變得不言而喻。(貝殼社)
點評
整體來看,上市之于國產PD-1不過是邁出了很小的一步。接下來,無論是大適應癥的搶奪,還是醫保之爭,一場正面大戰已不可避免。短期來看,適應癥的獲批速度、企業的銷售能力、產能瓶頸的突破無疑是PD-1企業競爭的關鍵。但長期來看,大適應癥的覆蓋,聯合用藥、核心適應癥進醫保,更將是重中之重。
一季報生物醫藥板塊業績分化
53家藥企虧損
一季報5月11日正式收官。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內外防護用品、醫療器械需求激增,產品售價隨之上漲,對相關公司業績產生了積極影響。從一季報看,滬深兩市凈利潤同比增長超過100%的醫藥生物企業包括沃華醫藥、博騰股份、香雪制藥、寶萊特、陽普醫療、同和藥業等??挂哚t療器械概念股中,萬東醫療、碩世生物、英科醫療、東方生物、祥生醫療等公司一季度凈利潤增幅超過100%。此外,疫情帶來的原料藥價格上漲導致了相關上市公司業績同比實現較大提升。
但與此同時,因新冠疫情的影響導致國內醫院的門診量驟降,部分藥品耗材、醫療服務需求受到抑制,導致A股許多生物醫藥企業一季度業績同比有所下滑。此外,中藥行業在本次疫情中受到多重影響。中醫藥在疾病治療與防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也有一些藥材如人參、蟲草、西洋參等貴細藥材生意冷清,導致相關企業業績出現下滑甚至虧損。
米內數據顯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一季度超過50%的A股醫藥企業業績(營收、凈利潤)雙跌;53家藥企凈利潤虧損,而去年同期凈利潤虧損僅有16家。(經濟參考報、米內網)
點評
總體而言,醫藥板塊在疫情期間還是呈現較好的趨勢。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4月30日,生物醫藥板塊年內漲幅超過了30%。業內人士認為,中長期來看,隨著人口老齡化社會到來,大健康概念深入人心,以及醫保政策的推進,醫藥行業依然具備較好的發展。醫藥屬于“剛性需求”,應該持續看好醫藥細分領域。
小型創新藥企裁員頻頻上演
美國制藥公司AMAG Pharmaceuticals日前在第一季度財務報告中宣布了公司重組計劃,涉及已計劃好的Intrarosa(prasterone)和Vyleesi(bremelanotide 注射液)產品剝離,以及裁員30%,約140人。
事實上,今年以來,小型創新藥企的裁員頻頻上演。此前,Sage Therapeutic 的主要產品因為疫情影響無法進臨床,公司宣布重組,將裁員340人,占總員工總數 53%。Unum Therapeutics 宣布將裁員43人,約占總職工人數的 60%,其首席科學官 Seth Ettenberg 也已離職。(醫藥第一時間、Deep深科技)
點評
受到疫情影響,部分藥企通過短期內的裁員壓縮成本在意料之中。各國政府都在試圖降低藥品價格,讓行業的利潤承壓,再加上創新藥研發本身就是高風險。近段時間的裁員表面上是因為疫情,實際上也折射了深層次的原因。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掃一掃,關注我們
版權所有?太康海恩藥業有限公司 豫ICP備17043143號-1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鄭州